本文信息来源:crazystupidtech
每天清晨,全球近十万极客——包括宇宙中最富有的科技巨头们——都会打开这个界面复古的网站来获取行业动态。Meta 的马克·扎克伯格、谷歌的桑达尔·皮查伊、微软的萨提亚·纳德拉、Cloudflare 的马修·普林斯,以及投资人马克·库班和比尔·格利都公开承认是其多年拥趸。
加布·里维拉在 21 世纪初作为英特尔开发者时启动了这个实验项目。二十年前的这周——2005 年 9 月 12 日——他将其转为全职项目。最初命名为 tech.meme orandum,到 2006 年 3 月 1 日正式更名为众人惯称的 Techmeme。我始终在寻找更优质的新闻获取方式,2005 年末或 2006 年初初见时便为之着迷,至今未改。
“它能在几分钟内消化数千篇博客,并告诉你哪些内容重要。每隔几分钟就会更新一次,速度之快远超人力所能及。整个过程完全由机器完成,无需人工干预。” 罗伯特·斯考伯在 2005 年首次报道时这样描述。当时他任职于微软,运营着互联网上最具影响力的博客之一。
eBay 收购 Skype 是 Techmeme 上线当天的头条新闻 。页面还收录了包括我搭档奥姆·马利克撰写的《SkypeBay 以 41 亿美元成交 》在内的六家科技博客评论。没错,我们两位都是科技报道领域的老兵了。
我讲述这些不仅因为 Techmeme 本周五将迎来 20 岁生日,更因这个新闻网站在当下显得如此特立独行。如今科技新闻(乃至所有新闻)的采编、传播、盈利和消费模式,与 2005 年秋季相比已几乎面目全非。
如今我几乎全用手机阅读。不再局限于投递到门口或邮箱的特定刊物,我订阅了它们的电子版。部分通过应用阅读,但多数时候我让五六种社交媒体渠道加上谷歌新闻、苹果新闻来推送有趣内容。
我还像上瘾般订阅各种新闻邮件。 我的伴侣 Om 认为我们早已身处各类网站都无关紧要的世界。
但 Techmeme 的界面和运作方式始终如一,人气却达到历史新高。Rivera 表示今年流量增长 25%,可能源于人工智能话题的爆发性关注。
我们二人都认为,面对网络新闻与评论来源的爆炸式增长,它作为聚合平台的价值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尽管从技术上讲,里维拉的爬虫程序和算法并不符合现代人工智能系统的定义,但新闻业仍能从他的创造中学到很多。实际上,他二十年来一直在做的事情,正是如今新闻机构才开始用人工智能尝试实现的。
正是这种一致性 ,使得 Techmeme 及其姊妹网站 Mediagazer、Memorandum 至今仍是我每日必看的三大信息来源之一(里维拉还运营着一个名为 WeSmirch 的名人八卦网站)。我能想到的唯一另一个几乎未变的网站就是 Craigslist。
基准资本著名风险投资家比尔·格利在 2023 年与蒂姆·费里斯的 YouTube 对谈视频中,精妙地解释了为何他——以及我——如此珍视这个平台。他表示自己将 Techmeme 和推特结合使用,作为巨大的信息漏斗:”(我阅读新闻的)整个方式已被颠覆——(不再是先从特定媒体入手)推特和 Techmeme 的聚合器会筛选出值得关注的内容,然后我再去深入阅读这些信息。”
这正是里维拉创建 Techmeme 的原因。”我经常阅读大量新闻,作为软件从业者,我发现可以编写爬虫以各种方式聚合和混搭新闻的做法非常酷。当博客圈在 2002 年左右兴起时,这让我特别兴奋,因为它在其他新闻之上创建了一个实时且带有观点的层面。于是我当时萌生了一个显而易见的想法:抓取大量博客内容,然后对其链接内容进行排序和呈现。”
有个始终存在但我直到与里维拉交谈才了解的功能是:只需点击顶部的日期,就能轻松访问 Techmeme 过去 7303 天的所有内容。这会弹出一个窗口,输入想查看的日期后就能立即显示当天 Techmeme 的热门头条。对硅谷历史研究者来说这简直是宝库。真希望所有新闻网站都具备这个功能。
该网站在2005年看起来并不起眼,如今则显得相当过时。没有照片、视频、图形或声音,只有约30条海蓝色的标题链接和黑色副标题全部置于白色背景上。可点击的箭头隐藏了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关于每个标题最热门的讨论。
52岁的里维拉表示,他选择这种设计完全是为了可读性和独特性。这一策略确实奏效了——还有哪个网站会使用蓝/灰/绿作为主色调呢?”我当时可能想要偏蓝色调,但同时也希望具有辨识度,最终确定了这个方案。”
这个设计追求的是他所说的”信息密度”,而非美观度。其目标是让网站在任何设备、任何网络连接下都能快速加载,并供忙碌的人群高效使用。
“头条新闻是有层级之分的。有相关头条,还有关联的社交媒体帖子。我们希望它既易于阅读又能快速浏览,同时还能呈现新闻的可视化效果——更大的新闻集群意味着更重大的事件。我们既要按重要性排序,又要在右侧设置按时间排序的最新新闻栏。只要坚持这些特性,我们就必然采用某种特定的设计类型,”他说道。
他说总有人问他什么时候会添加照片、图表、播客和视频。他依然给出同样的回答:Techmeme 关注的是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访客需要能够快速阅读。这意味着除了文字以外的任何媒介都会拖慢速度。他说道:“那种内容要么不够及时,要么即使及时,信息密度也不够高。”
Rivera 运营 Techmeme 并未致富,但也未曾因此拮据。”在广告收入特别好的年份,我几乎感觉自己是个高薪媒体人,”他说道。这个平台完全属于他——从搭建之初就未借过一分钱,也未拿过一毛钱风投资本。
他能够长期运营的部分原因在于,仍以极低成本维持技术运作。当绝大多数主流网站和应用早已采用亚马逊、谷歌或微软的云计算服务时,里维拉依然仅靠位于同一托管中心的两台服务器来运行 Techmeme 及其旗下另外三个网站。他表示所有电子简报业务及面向企业的新业务每年能创造 100 万至 500 万美元的收入。 (注:根据翻译规则第 3 条,专有名词”Techmeme”保留原名称;根据规则第 1 条,不添加任何解释性内容,完全遵循原文四段落的格式呈现)
最初,他只是在自己位于山景城中心区卡斯特罗街的两居室公寓里运营这个网站。(他现在常驻纽约市。)那时,头条新闻完全由他衣橱里服务器上的软件编写和排序。实际上,他在英特尔工作时先创办了 Techmeme 的政治版 Memeorandum。而名人八卦网站 WeSmirch 则始于 2006 年 3 月。
到 2007 年,他聘请了马里兰大学研究生院的朋友奥马尔·霍维茨 。2008 年底,他为 Techmeme 聘请了首位兼职编辑梅根·麦卡锡 ,意识到完全依赖技术会导致过多错误。2010 年 3 月,他推出了聚焦媒体行业的新闻聚合网站 Mediagazer。
如今软件负责发现并排序新闻,但标题仍由编辑撰写。当新闻源自企业新闻稿/公告时,他们会选择哪家媒体的报道引发了最有趣的社交媒体讨论。软件还会分析各大社交网络的 API 数据流,生成最有价值的讨论清单。不过所有内容都需经编辑审核,以避免重复。
他表示 Memeorandum 和 WeSmirch 这两个网站由于没有编辑团队且推广力度不足,获得的关注度和流量都较低。他坦言从这两个平台盈利要困难得多。
如今除了他之外,公司仅有霍维茨和两名全职编辑是全职员工。其余人员——一名会计和另外 23 名编辑——均为兼职,分散在不同时区远程工作,确保 Techmeme 和 Mediagazer 能实现近乎 24×7 的全天候内容更新。
大部分收入来自广告业务。但自 2020 年推出的企业付费服务如今也贡献了营收。里维拉将其描述为面向企业客户的新闻筛选与整合服务,通常包括为每家客户定制的 Techmeme 页面,仅显示与其自身、竞争对手或行业相关的新闻标题。
这听起来像是剪报服务的现代升级版,尽管里维拉认为这个说法不够准确。过去企业需要付费给公关公司或雇佣专人持续搜集关于自身及竞争对手的报道。”具体客户数量不便透露,但这项业务对我们意义重大,且增长趋势良好,”他说道。
他表示,由于 Techmeme 是聚合平台而非自有内容网站,因此无需依赖来自谷歌的推荐流量。这也使其免受人工智能对出版商推荐流量冲击的影响。但他也清楚整个网络广告行业正处于动荡期,这让他时常思考未来是否可能推出订阅服务或开发其他收入来源。
和其他人一样,他密切关注着人工智能的热潮。”目前我们只触及了表面,主要是整合 LLMs 来辅助编辑撰写标题。通过在负责内容筛选的软件系统中谨慎引入智能技术,我认为我们的流程会变得更智能、更快速。我预测 AI 尤其能改善那些没有编辑参与的垂直领域,比如 Memeorandum。”
里维拉是否担心人工智能最终会发展到足以取代他的工作,让我们所有人很快就能直接询问最喜欢的聊天机器人来列出我们领域内最热门的链接新闻?“我能想到很多短期内它们还无法达到的原因,”他说。这一点确实可以证明。让 ChatGPT 列出科技领域最受关注的新闻,你会发现它所有的信息来源都是……Techmeme。
不过里维拉表示,他对于长期发展并非天真无知,“鉴于我们目睹的人工智能能力提升速度之惊人。所以我们只需不断提升自身水平。而其中重要部分就是我们要自己采用人工智能技术。”
尽管如此,他表示 Techmeme 原始算法的基本思路始终未变。”从这组博客中,哪些博文和新闻被链接得最多?当达到特定阈值时,它们就会出现在网站首页。”他解释道。
或许这对媒体界的其他同行有所启示。我和认识的每位作家、中层编辑都经历过令人头疼的刊物改版——这些改动更像是新任主编或设计总监在像猫狗标记领地般宣示主权,而非真正服务于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没错,保持克制确实很难。确实,有时最佳改变正源于那股想要微调的冲动。但里维拉二十年的坚持也告诉我们:多数情况下,少即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