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AI 时代的组织架构图

本文信息来源:tomtunguz

我们今天的团队结构是金字塔式的:一位领导、若干经理、许多个人贡献者。

在 AI 世界中,什么样的团队配置最合理?以下是一些替代方案:

后 AI 时代的组织架构图-老雅痞

首先是“短金字塔”。经理变成代理管理者 。过去由个人贡献者完成的工作,变成了代理的工作负载。每个人的工作都在抽象层级上提升了一层。

后 AI 时代的组织架构图-老雅痞

这种配置将人员数量减少了 85%(1:7:49 -> 1:7)。经理与个人贡献者的比例从 1:7 变为 1:1。经理与代理的比例保持在 1:7。

其次,火箭飞船 🚀!

一位主管、七位经理、21 名员工。组织中的每个人都在管理代理,但这些代理反映了他们的资历。主管管理一名 AI 幕僚长,经理则是“球员兼教练”,既亲自执行目标,又培训/指导他人如何成功运用 AI,从而将管理幅度减少一半。

后 AI 时代的组织架构图-老雅痞

这种配置将人员规模(1:7:49 -> 1:7:14)减少了 53%。

未来并非一刀切。

这里有个转折点:公司内的每个部门并不会采用相同的组织结构。AI 的影响因职能而异,创造了一个公司形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细致入微的世界。

销售团队很可能会保持传统的金字塔或火箭式结构。关系驱动收入,而人类的同理心、创造力和谈判技巧依然不可替代。当信任与融洽至关重要时,经典的管理幅度模型依然适用。

研发团队则是实现短金字塔转型的最大机会。代码生成是 AI 的第一个真正的产品市场契合点,为领先公司生成 50-80% 的代码。

客户成功与支持团队可能会演变为混合模式:AI 处理日常咨询,而人类负责复杂的升级问题和战略客户。传统的中层管理层将转变为一种全新的形态。

这种演变挑战了我们对高效扩展团队的一切认知。当管理者同时负责管理人类下属和 AI 代理时,过去 6-7 名直接下属的经验法则就不再适用。

历史上支撑管理层级存在的招聘负担也在发生变化。管理者不再只是寻找和培养人类人才,而是越来越多地专注于配置 AI 能力并优化人类与 AI 的协作。